【辉煌工业】名噪一时的张家口市第五毛纺织厂

【辉煌工业】名噪一时的张家口市第五毛纺织厂_新闻中心_安博体育官网登录入口-安博网址

  张家口曾经是中国北方最早发展工业经济的城市,也是北方重要的陆路商埠。新中国成立后,张家口曾形成了门类齐全、轻重工业比例协调、实力丰沛雄厚的工业体系。这些过往都是值得每个张家口人骄傲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作为每个张家口人,通过了解家乡历史,加深对家乡的热爱,激励我们去建设和发展家乡。

  张家口市第五毛纺织厂(下称“五毛”)曾经是一家拥有2200多人,生产毛呢面料和毛条的国有大型二类企业。它与市毛纺织厂(生产毛线)、“二毛”(生产毛呢)、“三毛”(生产毛毯)、“四毛”(生产毛呢)、“六毛”(生产毛呢)、“七毛”(生产裘皮)、“八毛”(生产毛线)以及两个地毯厂和一个羊毛衫厂一起,构成了张家口一整套的毛纺织企业,展示了塞外皮都的毛纺优势。在20世纪80年代,“五毛”产品销售全国各地并出口国外,给国家创造了一定产值和利润,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张家口的骨干企业。90年代后,由于市场变化,“五毛”和其他毛纺织厂一样,因产品销售不畅,生产开始滑坡走向低谷,直至企业破产。今天,张垣方志和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张家口市第五毛纺织厂的发展历程。

  70年代,张家口市毛纺织厂的毛条车间由于行业发展,不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决定新建一座毛条厂专门生产毛条。毛条是生产毛线和精纺面料的原料,是羊毛的初加工。由原毛经过分选,将挑选出可利用的羊毛再进行水洗,然后经过梳毛、针梳和精梳,最后制成毛条,供生产毛线和面料使用。

  市毛条厂于1977年立项,开始筹建,设计和征地。1978年破土动工,由纺织工业部、河北省和张家口市共同投资960万元,征地127.9亩,由市建一公司承建,于1980年底建成,1981年正式投产。建有选毛、洗毛、制条、动力、机修五个车间。职工包括从毛纺织厂调来的一个毛条车间,从纤维厂调来的两个车间,分配来的一部分知识青年和社会上招收的一部分青年,加上占地工和一些零星调来的人员,形成了一个1000多人的大厂,年产毛条1400吨。所生产的毛条除了供应本市毛纺厂外,还销售全国各地毛纺厂。当时,全国只有山东兖州、陕西咸阳和“五毛”三个毛条厂,所以“五毛”在全国占有主体地位,是河北省和张家口市的重点企业。投产前夕,纺织工业部派来两名工程师在张家口供销宾馆召开技术研究会,确保投产后的正常生产。纺织工业部部长吴文英也曾到厂视察。

  筹建工作开始后,上级部门调来高文德、吴士元、冯淑敏、陈景淑、多玉章、戴文林等同志组成筹建工作组,借用了高庙大队的3间房,做临时办公室。工程虽然由市建一公司承建,但为减少开支,筹建处的同志组织工人自己动手挖地基,挖地沟,修厂院,植树造林,搬运机器。主厂房盖好后,相应的锅炉房和水塔还没有盖,高文德同志带领纤维厂调来的工人们奋战了一天一夜挖好地基,及时盖起了锅炉房和水塔。设施安装时,向车间搬运机器十分困难,因机器重不能用吊车,又不能牵引,只能人工搬运,工人们用滚木一点一点向里滚。车间里的地沟需要清理,揭地沟板不能用吊车,用撬棍又撬不开,高文德同志个子大又魁伟,他钻到地沟里往起扛,就这样把一块一块地板掀了起来。有的地方地沟很窄,工人们就脱了衣服钻进去清理,从地沟出来满身泥土。由于筹建期间大家上下一心,艰苦奋斗,克服困难,保证了厂子按时投产。

  毛条厂第一任领导班子6人,书记耿文彬,副书记李振华,厂长吴士元,副厂长陈玉莲、王广庆、王永江。投产后为了保质保量,领导班子各自把住自己主管的战线。废寝忘食,坚守岗位,与工人们战斗在第一线。厂长、工程师吴士元每日盯住制条车间,不放过每一个环节。万事从开头抓起,抓早抓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时期,为此一开始就加强了车间的调度,班前班后都要总结经验,察觉缺陷及时纠正。为了全厂各科室和车间配合好主车间的生产,多次在制条车间召开现场调度会,做到了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战斗。技术副厂长、工程师陈玉莲每日和技术科、化验室的同志们深入车间第一线的每个班组,每台机床,每个工艺把住质量大关,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使产品的一等品率达到98%以上。副厂长王广庆电工出身,是自学成才的工程师,他每天蹲在动力车间,对电力和热力等方面的工作,亲自检查和指导,保证了主车间的机器正常运作。主管原料和销售的副厂长王永江不仅多次到坝上的察北牧场、沽源牧场和御道口牧场洽谈羊毛交易事宜,还多次到省纺织公司、纺织部、国家计委请求供应进口羊毛。由于“五毛”没有上精纺项目,只能生产做毛线的毛条,河北省规定首先用本省的羊毛,可是毛线的毛条是用改良毛或进口的半细毛,本省的改良毛不够用,细毛又用不上,需要通过省计委向国家计委申请进口半细毛,省计委、省畜产公司和国家计委因本省的羊毛用不完,不给分配进口羊毛。为此他到省计委,几经周折说服了省计委,向国家计委写出了申请,又到国家计委说明本省虽有羊毛但对路的不够用,要求国家计委将本省细毛调出,分配一些进口半细毛,得到国家计委支持,每年供给进口羊毛500吨,保证了原料的供应。为了及时销售产品,他带领经营科的同志们到全国各地,一方面做市场调研,一方面推销本厂产品,使生产的产品没有积压,做到了货款及时回笼,加快了,生产的正常运行。厂党委针对职工来源渠道较多,人员复杂,思想不一的问题,一开始就狠抓了政治思想工作,及时健全了党的组织,发挥党员的模范骨干作用。健全各项制度,严格纪律,调动职工的积极因素,使全厂职工成为了一支很有战斗力的队伍。职工们热爱集体,以厂为家,当时原料库库存羊毛三十多垛,都是露天的,库工刘杰,日夜坚守在仓库里,不论白天还是夜间,他都要到仓库去巡视,发现有漏雨的地方,及时苫盖,保护了国家财产。为稳定职工队伍,在建厂的同时还为270户住房困难的职工盖起了五幢家属楼和一幢单身宿舍楼。1982年,270户职工搬进了新房。在后勤方面,厂里安排好了职工的接送班车和职工的伙食,各车间都配有饮水茶炉,夜间12点,食堂给在岗的职工送去免费夜餐。此外,在建厂的同时还注意了环境的美化,清洁厂院和植树造林,打造成花园式的工厂。1981年,《张家口日报》以《毛条厂建成花园式的工厂》为题进行了报导,广播电台播送了这一新闻。在领导班子的带动下,各科科长和车间主任们也各负其责,同心协力,保证了年产毛条1400吨目标的完成。由于班子硬,队伍强,上下一心,发挥了大干实干精神,投产当年就实现税后利润200万元。从1982年开始,每年实现税后利润230万元,库存原料和燃料都有盘盈,家底雄厚,工人们拿到的奖金较高,士气不断高涨,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局面。

  1984年,吴士元同志调走后,从树脂厂调来刘国安同志继任厂长。当时,为了填补全市空白,发展张家口的毛纺优势,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毛条厂的基础上扩建精纺项目。1985年8月2日破土动工,扩建征地41.7亩。总投资2307万元,建筑总面积24401平方米,其中主体车间14264平方米,建设规模为4800纺锭,年产精纺毛织品120万米,扩建条染、纺纱、织造、染整四个车间。先后从英国、西德、日本、意大利、瑞士、西班牙、法国引进了具有80年代国际领先水平的精纺设备。1987年10月9日建成,同时召开竣工典礼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原河北省委书记、代省长、省人大主任、时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刘秉彦,原河北省副省长、时任省顾问委员会常委兰凯民,省政府副秘书长陈中保以及国家计委、纺织工业部、国家建设总行、省纺织总公司、省建行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时任市委、市人大、市政协领导田震田、刘健生、杨萍、苗瑞华、申洁、艾润飚等同志。杨萍副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在会上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陈中保代表省长解峰、副省长宋叔华和省政府对项目的竣工试产表示祝贺,并对该厂职工及参与这一项目建设的所有单位的人员表示慰问。市委书记田震田和省政府副秘书长陈中保为竣工试产剪彩。投产后,产品经销日、韩、中国台湾和江浙地区。

  俗话说“打江山不易,坐江山更难”,“千里马还需要千里人”。精纺厂建成后,企业主要领导盲目乐观,加上领导班子年轻化,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项目没有发挥设备应有效能,产品达不到设计的基本要求,年产仅50万米,质量一等品率较低,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好多产品库存积压,企业连年亏损。1994年,王壮勤任厂长后,工作更为被动,亏损加大,负债严重。不到一年,企业被迫停产,工人发不了工资,情绪低落。正当山穷水尽之际,1995年1月24日,时任中央、国家主席视察该厂,详细询问情况,看望职工。1995年5月18日,在上海召开的大中型企业座谈会上,接见与会人员时,要求上海二毛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张家口五毛走出困境。会后,中央办公厅主任同志向上海市副市长蒋以任和上海二毛厂长万德明介绍了五毛的困难情况。6月,万德明厂长带着总工程师、总经济师对五毛进行考察。7月1日,上海二毛进驻了五毛。7月18日,上海二毛厂长万德明和张家口市副市长项续邦在上海锦江饭店签订了《关于同张家口第五毛纺织厂合作经营的协议》和《关于合作组建张家口毛纺织有限公司的协议》。参加签字仪式的有纺织总会会长、纺织部部长吴文英,上海市副市长蒋以任,河北省副省长郭世昌及上海市经委、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和张家口市等领导。会上,蒋以任和郭世昌讲线日,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了签字新闻,《工人日报》以“江为企业合作牵线搭桥,上海二毛帮扶张家口纺织国有企业”为题报导了这一新闻。10月8日正式挂牌,定名为“上海二毛张家口精纺厂”。参加挂牌仪式的有上海二毛厂长万德明、书记何永华、总会计师朱会、总工程师曾江平、总经济师钟国荣、厂长助理潘溪霞、见习厂长马跃、上海春明粗纺厂厂长郑一明、书记耿华、松江分厂厂长王伟国、杭州分厂厂长张玉珍、青山服装有限公司经理朱国琴、上海纺织控股公司副总栽蒋伟以及新华社上海分社、人民广播电台、文汇报等六家新闻单位记者。河北省方面有河北省纺织总会会长孙为伦,张家口市领导冯文海、杨德庆、邹世华、项续邦。上海派来了厂长邓龙安。为结束原五毛的一切债务和不留后遗症,1997年宣布五毛破产,按照破产法规定办清了原五毛的一切事宜。上海二毛接管了张家口五毛后当年扭亏。1997年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以前,有着先进的设备,却是亏损大户。而今,同样那些设备,同样那些职工,为何短短三个月就扭亏了呢?‘五毛’扭亏探秘”的报导。截至1998年6月,三年实现利税总额1425万元,其中利润594万元,呢绒产品月产突破10万米,一等品率达到98%,职工情绪高张,喜笑颜开,扬眉吐气。

  由于企业自身开发能力不强,销售队伍不力,整体班子对市场情况了解很少,1999年开始走向下坡,一年亏损249万元,职工两金有所拖欠,到2000年步入新的困境。为了扭转这一困境,上海方面对领导班子做调整,4月更名为“上海华宇毛麻集团张家口毛纺织有限公司”。任命上海钱惠德为总经理。体制改变后,不但没有扭转困难局面,生产经营形势更加恶化。到10月只产了面料44万米,毛条135吨,出售的收益1554万元,亏损701万元。各种债务剧增,自10月开始拖欠职工工资和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总经理钱惠德不辞而别,回上海一去不归。企业勉强维持到2001年1月全面停产。3月20日,还发生了职工堵钻石路和铁路事件。为了稳定职工情绪,扭转企业的被动局面,2001年4月,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企业民主选举了当地的总经理乔建新,重新组建了班子,开展自救,新班子带领广大职工,划小核算单位,制定新的二级核算承包责任制,调整机构,精简人员,751名职工签订下岗协议,359名退休人员纳入了社会统筹,加强生产和营销工作,7月大部分车间启动了生产。在自救期间,因企业外债较多,虽然新班子千方百计保证职工的工资和基本生活费,因没有新的资金注入,应付不了讨债人的诉讼,企业被迫于11月又全面停产。从此开始了变卖设备、变卖土地和出租厂房维持职工基本生活费(每人每月120元,后改为100元)和必要的开支。一些职工为生存,四处奔跑寻找新的出路,外出打工,流离失所。市委、市政府为了把企业维持下去,2005年更换杨世平为公司CEO,他解决了职工的医疗保险,改造了家属区的暖气。2008年,企业宣布再一次破产,厂子由桥东区收回,职工。

  张家口市第五毛纺织厂曾经为国家和市场做出过贡献,它的兴起和衰落是不平凡的。由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的原因,和其他毛纺企业一样,它在社会的前进中被淘汰了。现在该厂厂址已经出售给开发商,建起了一座名为“龙山水郡”的住宅小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