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纤维指标及纺纱工艺参数对纱线毛羽的影响

时间: 2024-02-03 05:32:50 |   作者: 棉纺梳理板块

  纱线表面毛羽分布影响织造、染整工艺及织物外观品质,纱线毛羽过多会引起机织或针织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如飞花多、断头增加等。

  根据相关研究,纤维在纱线中的分布主要受纤维线密度、纤维长度和纤维刚度等指标共同影响。一般而言,线密度较细的纤维更多地分布在纱线内层,而较粗纤维在外层;

  较长的纤维更多地分布在纱线内层,而较短纤维在外层;刚度小的纤维更多地分布在纱线内层,而刚度大的纤维在外层,且纤维的长度和刚度相互影响,如图1所示。

  根据USTER公司所确定的纤维性能和纱线性能之间的关系可知,纤维长度、短纤维含量以及纤维的线密度指标与纱线毛羽紧密关联,而纤维长度是影响纱线毛羽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见图2)。这是因为纤维平均长度长、短纤维含量低,在纱线截面内纤维根数一定的情况下,单位长度内纤维头端或尾端的数量相对减少,毛羽数量随之减少。同时,长纤维更易受加捻扭矩和纤维间摩擦力作用的影响,使可能伸出的纤维头端长度变小,有利于降低纱线毛羽数量。因此,通常情况下,相同线密度精梳纱毛羽量明显低于普梳纱毛羽量。

  以纺针织纱为例,采用毛羽指数H值作为衡量毛羽量的指标,探究纺纱工艺参数对纱线毛羽的影响。

  为了避免原料差异造成数据偏差,结合车间实际生产情况,每组试验采用相同且独立的原料(熟条或粗纱)。01

  加捻三角区宽度是影响纱线毛羽数量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在环锭纺工艺参数一定的情况下,加捻三角区宽度由粗纱定量决定。

  为此,分别选用定量为7.0 g/(10 m)、7.5 g/(10 m)和8.0 g/(10 m)的粗纱,在细纱工序模拟不同加捻三角区宽度 b 进行毛羽量对比试验。细纱工序主要工艺参数:纱线 r/min,钢领直径为40 mm,罗拉隔距为42.5 mm×70.0 mm,后区牵伸倍数为1.143,钳口隔距为3.25 mm,纱线捻/m。不同粗纱定量的细纱质量指标对比见表1。由表1可知,随着粗纱定量的增加,纱线条干CV

  m略有恶化,细节、粗节、棉结以及断裂强度基本保持在同等水平,纱线的毛羽指数 H 值明显恶化,且恶化程度随着粗纱定量的增加慢慢的变大。因此,为改善纱线毛羽,在前纺供应正常且加工成本允许的范围内,粗纱定量应偏小掌握。02

  距块对纱线毛羽的影响在牵伸过程中,随着纤维间的相互滑移,部分纤维会被拉断或受到疲劳损伤。因此,在分析纤维长度对纱线毛羽的影响时,既要考虑熟条或粗纱中的纤维分布,又要考虑纱线中真实的纤维长度分布情况。

  为此,分别选用3.25 mm,3.50 mm和4.00 mm的隔距块,探究不同隔距块对纱线中纤维长度分布和纱线毛羽的影响。细纱主要工艺参数:纱线 kr/min,钢领直径为40 mm,罗拉隔距为42.5 mm×70.0 mm,后区牵伸倍数为1.143,总牵伸倍数为48.7,纱线捻/m。不同隔距块的纱线中纤维长度分布和纱线可知,随着隔距块增大,纱线中纤维根数短绒含量随之降低。因喂入相同粗纱,故隔距块大小对牵伸过程中纤维的损伤以及疲劳损伤有较大的影响;同时纱线毛羽指数 H 值也相应降低,说明纱线毛羽指数 H 值和纱线中短纤维率正相关。因此,在满足纱线质量发展要求的情况下,隔距块偏大掌握,有利于改善环锭纺纱线

  钢丝圈型号对纱线毛羽的影响在细纱工序中,毛羽增加的主要部位是钢领和钢丝圈等器材专件,故钢丝圈型号的选择尤为重要。

  为确保试验不受钢丝圈品牌的影响,选用同品牌的C1 UL udr 4/0型和EM1 udr 4/0型钢丝圈作对比试验。前者为低弓形钢丝圈,后则为高弓形钢丝圈。

  细纱工序主要工艺参数:纱线 kr/min,罗拉隔距为42.5 mm×70.0 mm,后区牵伸倍数为1.143,总牵伸倍数为43.7,纱线捻/m。不相同的型号钢丝圈的纱线可知,使用高弓形钢丝圈后,纱线的毛羽指数 H 值得到明显改善。

  为了验证钢丝圈长时间运行性能,在显微镜下观察钢丝圈通道磨损情况,如图3所示。图3 不相同的型号钢丝圈通道磨损情况

  从图3能够准确的看出,低弓形钢丝圈的纱线通道和钢领通道存在交叉的可能性,将极大地增加纱线的过程毛羽数量;同时还需最大限度地考虑钢丝圈弓形过高带来的负面影响、钢丝圈与钢领通道润滑不足造成钢丝圈严重磨损等。

  本文为“纺织器材在线”专稿,转载请标注明确出处!◆ 纺织器材50年|寻找优秀的你:《纺织器材》“优秀作者”征评活动开始啦! ◆ 有奖征集|第六届“金轮·金猫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论坛邀您贡献“金点子” ◆ 寄语 写在《纺织器材》创刊50年◆ 纺织器材50年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李波副主任、中国纺织机械协会顾平会长、陕西纺织器材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秋黎凤执行董事谈器材◆ 纺织器材50年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副主任孙锡敏谈纺织器材标准化发展历史◆ 纺织器材50年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总工、《纺织器材》编委会主任委员李雪清谈纺机专用基础件短板与发展思路-END-想要第一时间浏览到我们的消息,记得点击“在看”哦~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