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消失的工厂的回想(一)

时间: 2023-12-15 23:21:49 |   作者: 棉纺梳理板块

  十余年前,在北京甚至全国都曾大名鼎鼎的北京维尼纶厂破产倒闭,在优胜劣汰的浪潮中,这可能是任何人都要面临的宿命。工厂不在了,几十年斗争的阅历还在,这是无法抹掉的。从前有过的光辉和产生在那里的一切都变成了前史,成了从前的维尼纶人永久的回想。

  1963年,通过艰苦的尽力,我国告别了“三年困难时期”,粮食出产供给开端慢慢地好转,人们的脸上开端现出久别的笑脸,处理人民群众穿衣问题提到了政府的议事日程。

  日本是其时化纤工业最兴旺的国家之一。我国为了取得维尼纶出产设备,在与日本没有官方联系的情况下,不得不通过民间进行艰苦尽力。依据《-高崎达之助备忘录》,以民间贸易协定的方法,我国开端从日本进口全套维尼纶出产设备。这些设备是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组织和关心下,突破超级大国的阻遏,花费其时极为名贵的外汇进口的第一套成套西方现代化设备,年产量相当于20万亩棉田。投产后,正如党和政府预期的相同,北京维尼纶厂为处理人民群众穿衣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早在1965年该厂试出产期间,同志就来厂观察,一起带来了周总理的问好。朱德同志在刚刚投产和“文革”骚动年月,几回来厂,最终一次是拄着拐杖,在夫人康克清的伴随下来看望全厂员工的,其情其景感人至深。

  在方案经济时代,北京维尼纶厂始终是北京工业中的佼佼者,它的年产值和赢利多年占全市1%多,这个比例关于不到两千人的企业规模但是了不得的成果。作为全市甚至全国“蒸蒸日上的窗口”,外国首脑、政要一再来访,各界人士更是络绎不绝。有必要提及的是,在“文革”最剧烈时,这个厂都没有停产,也没有减产,这可算是那个特别时期的一个奇观。

  记住1965年5月,跟着投产的接近,大批日本人来到厂里,足有一二百人之多。厂领导说是日本“专家”,其实我们都知道:除少数技术人员外,大多是普通工人。为了招待他们,厂里特意先期建起了招待所,声称“十五号楼”。用其时的规范来衡量,设备是非常先进的。厂里为他们装备了从市内各大饭馆请来的中西餐厨师,装备了通过严格训练的多名男服务员,从吃到住,都是精心组织。他们的酬金更是我国员工的几十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