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钟管的依蕾毛纺有限公司,一台台机器轰隆作响,工人们正认真忙碌着手里的工作,整个车间秩序井然。“这是我们今年新上的高质高支毛纺纱线项目,项目正式投产后能实现年出售的收益2500万元。”公司CEO沈国良指着正在作业的一条生产线,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说。
记者特意摸了下两种不同的成品,高质高支毛纺纱线的手感显然略胜一筹。“纱支数越大,说明纱越细,制造难度越大,当然织物感觉也越好。”沈国良和记者说,一般来说,100支以上的技术已较先进,200支高精纺羊绒,也就是最细的了,代表了国内羊绒工艺的最高水准。
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余波还没完全消却,欧债危机的震荡又逐渐袭来,“伤”了不少纺织企业。许多企业纷纷从外销转内销,企业用工成本却增加明显,再加上中小型企业融资成本慢慢的升高,种种因素对一个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但这些坏因,在“依蕾人”的不断技术创新下,不仅销售平稳过渡,企业还逆势而上。
“明天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从今天的设备开始。没有好的设备,就没有产品质量的保障,更没有经济效益提升的能力。”公司CEO沈国良和记者说,从企业成立以来,先后在2002年、2005年、2007年、2008年、2010年、2011年,共6次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纺织设备。每次设备的引进与改进,都标志着公司产品的质量的飞跃,行业排名也从默默无名到成为了CK、七匹狼、报喜鸟、浪莎等公司的指定供应商。
提到转型,沈国良说:“转型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政府的引导与支持,更需要企业的大胆创新。”近年来,依蕾不光从外部引进先进设备,企业内部也组建了自己的开发团队。许多设备上的组件,如自主研发的绕头纱装置等,还申请了专利。这些研发不光提高了设备的生产效率,更大幅度的提升了产品的质量,保障了客商的产品质量。
记者在企业的“高新技术科技中心”看到,公司现在存在科学技术人才12人,高校专业人才10人,高级技工25人。每年,企业都聘请各大高校专家来企业交流讲学,讲授最前沿的管理知识和专业方面技术知识,同时选送企业优秀人才到高校深造,并先后与东华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签订了教育培训合作协议。
“转型永远排在第一位。”这是沈国良反复提到的一句话。从一个车间、几十号人、简单的设备、年产只有几十万元的腈纶产品,到现在四个车间、二百多人、拥有国内外先进设备、年产上亿元的精纺与精半纺中高档羊毛、羊绒纱线,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纺织公司。对此,沈国良有着清醒的认识:“我们尝到了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甜头,但我们正面临新一轮洗牌,这条路还得继续走下去。”
毛纺这一行,最近十年是越来越“没戏”的十年。因为这十年来,对外出口遭遇了“绿色壁垒”、人民币升值等坏因,对内经营又遇到了人力、动力、原料价格持续上涨等诸多困难。但从2002年至今的十年时间里,依蕾毛纺不仅巩固了自己的市场,还拓展了自己的发展空间,与毛纺业的下游有名的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关系,成为“名牌”背后的“名牌”。
身处寒意阵阵的行业中,依蕾毛纺何以能不畏寒冬?这与依蕾毛纺“十年时间”里“六次设备引进”密不可分。我们说,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应该是一种常态。依蕾毛纺不仅这么说了,更是如此做了。“转型永远排在第一位。”依蕾毛纺老总沈国良反复提到的这句话,想必一定是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