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国棉七厂曾经的辉煌难觅踪迹

青岛国棉七厂曾经的辉煌难觅踪迹_成功案例_安博体育官网登录入口-安博网址

  说起青岛的老工业,就必须提到青岛的国棉厂。它们曾经为这座城市、为我们的祖国做出了突出贡献,成就了岛城纺织工业“上青天”的辉煌,更是曾经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跟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变革,纺织工业辉煌不再。青岛的九大国棉厂陆续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它们的厂址有的被建成了住宅社区,难寻踪迹;有的则建成了文化创意产业园,保留下难得的历史色彩。

  近期也一直在搜集老国棉厂的资料,并做了一些当地考验查证。当来到曾经的国棉四厂、国棉七厂等几个老厂的原址时,或许只能感慨遗憾。随着房地产的大力开发,已经非常困难找到过往的痕迹了,几十年辉煌酝酿的那一片片热土,已全部转换成了一排排高楼大厦。

  三年前曾编发过一篇国棉七厂的图文,引发了诸多读者的回忆热潮。前日再次来到这里拟寻访一些往昔的旧迹,其相邻的国棉八厂还能少许的循迹到一些印痕,但老七厂的辉煌过往真的特别难找到了。只希望能用一些搜集而来的简单的图文资料,让经历过的人们再次回顾感怀,让不了解的人们记住过往。

  1921年10月,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期间,富士经理人请准日本占领当局民政署,办理在青建厂的营建执照,随后选定厂址青岛沧口区四流中路187号,雇佣大批民工,大兴土木,建筑厂房,全称“日本富士瓦斯纺绩株式会社青岛工场”。

  一年后场房建成,安装细纱机31360锭,含股机1600锭,并安装锅炉4座,自行发电,开工生产。厂长为友田久雄,雇佣日本职员26名,中国工人1800名。年产棉纱2.9万件,商标为“五彩星”牌号。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任青岛市长,同时兼任国民政府东北海军总司令的沈鸿烈,在日寇来犯之前实施了“焦土抗战”,同时下令将日商在青岛开设的纱厂全部炸毁,“富士纱厂”亦遭破坏。1938年,日商着手重建并于次年恢复生产。重修后厂长为中西喜一。该厂机器设备除纱锭3.27万枚外,并添设织布机600台,年产棉纱1.67万件,棉布49.05万匹,棉布商标为“五星”牌号。

  抗战胜利后,南京政府于1945年10月5日接收“富士纱厂”,翌年1月25日,更名为“中国纺织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第八厂”(简称青岛中纺八厂),9月接收完毕,开工生产。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市军管会派员接管“中纺八厂”,6月16日恢复生产。1951年,中纺公司青岛分公司更名为华东纺织管理局青岛分局,以“中纺”命名的各棉纺织厂也随之改称国营青岛第一至第八棉纺织厂,企业改为“国营青岛第七棉纺织厂”。

  1961年,国棉七厂修建科东床甲班第一季度先进小组及四月份“五红”小组留念。

  从1964年开始,青岛纺织工业局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意见,在省内援建纺织企业。山东主要是从青岛这个棉纺织业的重镇抽调人力物力,在鲁西、鲁西北、鲁西南等地区建设一批棉纺织企业。到1970年,全市纺织系统16个大中型企业总投资3300多万元,分别在全省11个地区(县)共计建设棉纺织厂、针织厂、印染厂等十余个。为了支援三线建设,青岛各纺织企业初期抽调了近3000名职工,后期又陆续增加人员,加上当时从青岛纺织技术学校等分配去的学生和随迁的职工家属,总人数上万人。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参加援建的青岛人,很多人已在当地扎了根,有的已经永远长眠在那片黄土地上。他们当年做出的巨大牺牲与无私奉献,历史应该永远记住他们。

  山东省纺织工业管理局关于转达省经委“同意在济宁市建设一个小型棉纺织厂的批复”的通知。

  1966年4月,山东省纺织工业管理局按照山东省经委的批复,青岛国棉七厂在济宁市太白楼东路投资225万元筹建分厂,同年9月建成投产。厂名定为:国营青岛第七棉纺织厂济宁分厂。分厂占地11793平方米,初建规模为9984枚纱锭,196台布机、36台梳棉机。青岛国棉七厂援助管理人员11人、技术干部7人、技术工人154人。当年生产棉纱518吨、布48.2万米,创产值214.27万元。1970年3月28日,与青岛国棉七厂脱钩,企业更名为济宁棉纺织厂,直属济宁地区管理。

  1974年,在青岛国棉七厂工作了七年的许振超,响应号召、主动求变,走出纺织车间成为了一名码头桥吊司机。

  国棉七厂全国劳模江爱珍,1977年克服了重重困难,率先创造了青岛纺织首次万米无疵布的新纪录。1978年连续创造出43万米无疵布的新成绩。在公司制作全棉产品改为毛纺产品以后,知难而进,主动提出调到难度较大的40×40的出口府绸机台上档车。1979年,创造了72万米无疵布的优异成绩, 197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被授予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

  1979年,青岛第七棉纺织厂毛纺织车间建成,配置梳毛机8台、精梳精纺锭4752枚、精梳毛纺织机88台,1980年1月投产,当年生产精纺呢绒40万米。投产后填补了青岛市精梳毛纺织生产的空白。

  青岛第二毛纺织厂从1980年开始,利用旧厂房(原青岛第七棉纺织厂废纺包布车间)改建成1100平方米毛纺织车间。1982年第二期工程按照毛纺织企业厂房设计标准,改造翻建了包括18003平方米的大型毛纺条染、染整车间,以及配套的锅炉房、污水处理工程等在内的生产性建筑25000平方米。纺织工业部定点安排投资3355万元,引进西德半旧精毛纺锭13104极及半旧条染设各,配以国产精毛织机200台及配套的后整理设各,设计能力为年产精梳毛织品320万米。

  1980年1月至1985年完成“棉改毛”工程。期间,青岛市经委批准该厂实行“两块牌子(青岛国棉七厂、青岛第二毛纺织厂)一套班子一个核算单位”的经营体制。1985年5月1日,更名为“青岛第二毛纺织厂。

  青岛第二毛纺织厂基本的产品是“天鹅”牌和“金帆”牌精梳毛织品(呢绒),其中纯毛华达呢、毛涤腈华达呢、毛涤派力司、毛涤粘西服呢、毛腈人字呢、毛涤花呢和腈纶针织绒线年以来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和山东省的高品质的产品。1985年,精纺呢绒产量已达133万米,精纺呢绒已慢慢的变成为代表青岛毛纺织品总体水平的支柱产品。以呢面平整、手感丰厚、纹路清晰、色泽纯正而畅销国内市场。

  2011年1月18日,青岛市规划局对李沧区四流中路187号住宅项目进行了社会公示,该地块原来为青岛第二毛纺织厂,改造后将变成一个居住区,同时配建商业网点。 项目规划总用地71347.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5388.83平方米,项目内共规划有13栋多层住宅,5栋高层住宅。

  四流中路187号住宅项目翠海宜居,建筑设计企业:青岛华泰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实施工程单位:青岛海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开工日期:2011年1月;竣工日期:2012年9月。

  这张照片是2007年一场大雨后的四流中路,左边即是国棉七厂的院墙。(杨义宽提供)

  青岛国棉七厂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记录了几代棉纺工人的骄傲与荣光;记录了几代棉纺工人的青春记忆;更是承载了老沧口以及老一代青岛人的希望与光芒。

  老国棉厂为青岛纺织工业的辉煌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沧口一带带来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随市场的变化,它们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可是它们曾经的辉煌会永远记在人们的心里。历史不应忘记它们,记住那些国棉老厂无私奉献的人们......

  本组图文部分图片感谢杨义宽老师的全力支持。其他未署名图片,如有拍摄者或收藏者信息敬请告知,以便删除或标注。

+